发布时间:2019-06-26 浏览次数:3467
作者: 周新民
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,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,永远不称霸,永远不搞扩张。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,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苦果。
——外文出版社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一卷)·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》
【金句背景】
“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,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苦果”这一金句,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。针对2013年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海域对中国频频挑衅,菲律宾时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单方面将南海争议提交“国际仲裁”,国际上别有用心者以主权问题掣肘中国等实际情况,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“不要指望”对那些挑衅者、挑事者、挑战者,以不留余地、不留空间、不容商量的语气给其以回击、反击、痛击,斩钉截铁地向全党、全国、全世界郑重宣告:中国从来不信邪也不怕邪,从来不惹事也不怕事,从来不觊觎他国利益、不嫉妒他国发展,但绝不放弃本国的正当权益!两个“不要指望”再一次重申了对外关系有底线、原则问题无交易、核心利益永不让的原则立场、坚定态度、正义主张。
一是对外关系有底线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,中国一向追求和平、和睦、和谐的价值理念,但绝不意味着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没有底线、没有原则,盲目追求一团和气。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,是国家间交往的底线与红线。在对外交往中,一旦红线被触碰、底线被践踏,会给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。在对外事务中,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底线思维,在底线问题上不退让、不妥协、不容忍,绝不会靠牺牲核心利益换取和平、和睦、和谐。
二是原则问题无交易。主权问题不能谈判,这既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线,又是新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。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是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、关键战略问题、核心原则问题。长期以来,中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中,一贯遵循以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内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处”为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。在涉及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问题上,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存在任何交易、交换、讨价还价的空间。
三是核心利益永不让。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是最根本、最关键、最重要的国家核心利益。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不能让步、不会让步,否则将重蹈历史覆辙,给未来留下难以挽回的隐患。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,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分毫必争、寸土不让,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。
【知行启悟】
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两个“不要指望”,虽然是针对国家对外交往提出的,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对做好工作、推进事业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。共产党员、党员干部,在干事创业中,要坚持底线思维、坚守原则立场、坚定斗争精神。
一要坚持底线思维。所谓底线,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,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。在干事创业过程中,划清底线就是要划清行为的界限,划清行动的底限,划清做事的禁区。“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”,只有立足于最低线考虑问题,才能着眼于至高线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,凡事从坏处准备,努力争取最好结果,只有清晰明确地认识到底线在哪里、风险在哪里、哪些风险哪些红线不能碰、必须守住,才能避免犯重大错误、原则错误、关键错误;只有事先做好准备了、提前有所计划,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,防患于未然、防祸于未然、防险于未然,才能做到有条不紊、遇事不慌、临危不乱。
二要坚持原则立场。俗话说,人无刚骨,安身不牢;人无原则,墙头乱草。原则问题属于是非问题、本质问题、根本问题,在原则问题上不能打模糊战,否则就会犯根本性、方向性甚至颠覆性错误。共产党员、党员干部,必须在原则立场上坚定不移,不跟风、不让步、不妥协,时刻牢记,若在原则和立场问题上退让,最终必将退无可退、让无可让;必须坚持从政治立场、党性原则认识处理问题,坚守行为准则、政策界限、是非标准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做到大是大非问题不含糊、底线原则问题不动摇。
三要坚定斗争精神。伟大斗争、伟大工程、伟大事业、伟大梦想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战略和大逻辑。历史和实践的经验昭示人们,一切工作都不是在和风细雨、风平浪静中推进的,一切成就都是在敢于斗争、不断斗争中实现的。共产党员、党员干部,要深刻理解伟大斗争的时代意义,时刻树立斗争精神,以斗争求生存、以斗争求发展、以斗争求跨越;要坚决防止中庸之道庸俗化、异变化、歪曲化,做到是非分明、原则清晰,在原则问题上敢于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、政治斗争。
(责任编辑:孙梦雨)